浅谈电视节目制作系统的现状
自从广播电视行业全面进入数字化、网络化时代以来,越来越多先进的IT 技术被引入到电视台业务流程之中,特别是在节目生产制作领域,已经历了非线性制作设备代替线性对编设备、网络化制作代替单机编辑两次重大的技术变革,非线性编辑设备的出现极大提高了单机制作能力,而非线性制作网络通过多台非编站点共享存储,实现了多人协同工作,从流程上提高了工作效率,这两次技术革命都带来了节目生产能力的巨大提升,使得电视台可以以更低的投入、更高的
效率制作质量更为优异的节目。
但是,随着网络化节目生产制作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这种共享存储式的网络逐渐暴露出一些不足之处,如很多电视台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相同的制作网中,总有些编辑记者抱怨机器响应速度慢、操作不流畅、特技不实时、打包渲染时间长,要求提高机器配置,同时又有编辑记者感觉机器配置太豪华了,CPU 连10% 都用不到,这些机器用在平时处理的节目上简直是“高射炮打蚊子”,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论调呢?
这是因为在典型的电视节目生产过程中,大量的时间是用于素材挑选、镜头剪辑等操作,此时基本只需进行单路视频的***,这对于目前主流的PC 平台来说,处理起来轻松自如;同时,每个节目也会进行片头包装、颜色校正、字幕叠加等增强表现效果的处理,这对主机的运算渲染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既使目前高性能的非编工作站,在应对高清节目的复杂编辑处理时,也经常无法保证实时渲染,需要进行打包合成,这无疑极大影响了编辑人员的操作体验。
在非编制作网中,经常会出现部分站点计算能力严重不足,而另一些站点计算能力严重过剩的情况,其实如果能够统一调配运算资源,使整个网络中的运算资源按需分配到每台终端设备上,则既能解决局部运算能力不足的问题,又能有效避免运算资源的浪费。
相关阅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