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录像带的几种录像格式的记录格式一
录像带是磁带的一种,主要用来录制、播放影音。一般以录放像机来录制和播放,它是一种线性式(linear)的影像储存方式,近来,因数位式的诸存技术如VCD和更新的DVD的发展,录像带不再是主流的影像录制媒界,但在特定领域仍被广泛使用,比如数码DV机。
广播专业用数字录像机DIGITAL-S(数字S)
DIGITAL-S录像机格式是1995年4月JaPaNJVC公司推出的一种新型的广播专业级数字录像机。它是以S-VHS技术为基础开发的具有高效编码数字技术S格式的录像机,它重放S-VHS的图像信号,录像带宽度为1/2英寸,完全按COIR601标准设计,采用4:2:2取样,以50Mb/s的数字取样速度对之进行内部帧编码(M-JPEG)压缩比为3.3:1。
走带机构以成熟可靠的S-VHS走带机构为基础,磁鼓尺寸为62mm分三层,上、下鼓固定,中间鼓旋转带有旋转磁头。这种形式可以减小磁带张力,编辑录像机的录、放磁头分开且重放磁头超前90度,因此使该机具备先进的图像预读功能:即录像机记录一个新信号之前,可在同一点事先放磁带上的数字信号。利用这种功能再不需要第三台机器的情况下即可完成二对一编辑系统之划变和叠画等功能。
1、磁带与磁盒
数字S所使用的磁带是能记录与重放高清晰度电视广播的W-VHS带,它是金属涂敷带,磁阻率为1800奥斯特,具有同等类型磁带的最高性能。高频时能获得高的信杂比,在走带性能方面加强了带盒的防尘结构,在记录时间上使用W-VHS带为104分钟。
2、磁带记录格式
记录与重放磁头是各用4个视频磁头以15度的方位角成对配置,2条磁迹同时记录。1帧的视频数据在625/50系统中用12条磁迹予以记录。
音频信号在一帧图像内可以记录四种声音数据,这些声音数据以每两条磁迹为一组被分离记录下来。数字S的声音通道在格式上可有四条声道,但目前市场上只有二条声道机型。
数字S装有四个重放磁头,即使发生一个或二个磁头被堵住,由于图像是每二帧更换一次,故可用前帧的图像进行掩错。
3、数字S的视音频处理
首先,模拟Y、CR、CB要按4:2:2格式数字化,亮度取样频率13.5MHz是与水平同步信号同步。按4:2:2标准,625/50格式每帧有效行数为576行,即从23到310,335到622行。DIGITAL-S增加逆程2行,主要是为了保存逆程的原有数据。
4、磁迹的结构
数字以后的数字信号再进行分块和排序。分块和排序的方法见图3所示,CR、CB按空间8×8像素组成DCT像块(DCT像素是将每一帧的图像变换成许多8×8像素的块),然后由图像画面上处于相同位置的亮度信号与色度信号共4个像块(二个Y像块和CR、CB各一个像块)组成一个宏块。宏块与同步块一样,都是误码校正时的掩错单位。相接近的54个宏块构成一个超块,相邻磁迹采用不同方位角进行记录,以增加读取时有用信号的信噪比。因此超块又分成两组,各个27个宏块,分别用正、负方位角记录。每帧共有720×576×2=829440个像素(625/50),共有829440÷64÷4÷54=60个超块。同理,对于525/60每帧有50个超块。60个超块分成12行,每行5个超块,记录在12条磁迹上,12条磁迹分成6对,再顺序记录在磁带上。
每根磁迹从磁带下端开始,共分为内插与磁迹信息段0(ITIO:InsertandTrackInformation-O)、视频段i(Video-i)、内插与磁迹信息段I(ITI-1)、子码段(SVBCOE)、音频段i(Audio-i)、音频段j(Audio-j)、视频段j分别是G0到G8。每个区域都有段前码和段后码。此外,在磁带运动方向上还有二条提示磁迹与控制磁迹,用它可获得良好的编辑操作性。
j(Video-j)和内插与磁迹信息段2(ITI-2)8个区域。在起始和结束区域间都有编码间隙,分别是G0到G8。每个区域都有段前码和段后码。此外,在磁带运动方向上还有二条提示磁迹与控制磁迹,用它可获得良好的编辑操作性。
相关阅读:
-
无相关信息